這一集的Final Destination(外國好像叫絕命終結站)真的讓我意外驚喜!首先,超愛片頭的80年代的劇情。可能因為我在那個年代出生,所以對80年代90年代的事情都很有感不論是畫面質感還是那種復古色調,一秒把人帶回經典年代(看了Fantastic 4的預告感覺也會是這樣的路線,真的是太開心了)。從第一幀開始我就坐直了身體,心想:這部不一樣了。

音樂和燈光的搭配非常到位。那種突如其來的閃電與雷聲,還有背景配樂營造的緊張氣氛,不只是視覺和聽覺的衝擊,根本就是情緒的操控。每當音樂一變,你就知道,又有事情要發生了。

—–爆雷——

死亡場面一幕比一幕更嚇人,而且手法越來越刁鑽,讓人每一次都心跳加速、手心冒汗。當電腦特寫CG越來越精緻,這部電影裡每一場死亡就越讓人頭皮發麻。尤其是Julia的死亡橋段,應該是我歷來看《Final Destination》系列最震撼的一幕了。當大家都以為她不會死的時候,臉就被壓扁了。那個瞬間的爆發力,搭配聲效、畫面與氣氛,隔著大銀幕都感覺得到那一刻的痛。那種絕望、無助與突如其來的血液爆漿,真的讓我在位子上一直焦慮到用腳趾去挖我的鞋哈哈哈哈哈。

故事方面也有明顯進步,這一集比以往幾部作品都來得扎實。不是單純靠死亡場面嚇人,而是真的有在鋪陳角色、情感和主線劇情。觀影過程中,我不斷地想知道這群人之間的故事還有為什麼死亡的順序會改變,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,甚至懷疑自己能不能預測下一個死的是誰。

角色方面,我非常喜歡Bobby和Erik這兩個角色。他們之前的兄弟情讓我有點感動,不只是表面的兄弟情,而是真的有讓人有共鳴的情感與掙扎。而且Erik非常搞笑,當他第一次沒死的時候,電影院還有人說“誒太好了他沒死”。

這次我是在The Stand Mall的電影院看的。可能因為我沒有看IMAX所以電影院場地比較小,聲音的傳導非常清晰,所以觀眾的一舉一動我聽得一清二楚。但我實在不明白——為什麼會有人想要一邊看電影,一邊把字幕一個字一個字念出來?媽的這裡不是英文教室也不是英文考試,你媽的為什麼要念出來,不如下次選擇在家看?或者是約你英語老師一起看。

至於最後我也想提一點——雖然我對電影的多元種族呈現一向持開放態度,但我真的忍不住笑出聲:電影裡設定女主角是白人爸爸 + 亞洲媽媽,但最後出來的竟然是一位深膚色的女孩?黑人?棕人?我不確定,但總之絕對不是我們腦海中會浮現的基因組合……Hollywood 這種演員人選有時真的很白痴。

總結來說,這部《Final Destination》不僅比前幾部更精緻、更有深度,甚至可以說是整個系列的高峰之一。難得一見地做到「系列越拍越好」這件事,這在當今的商業電影市場裡,真的非常難得。

最後最後一幕,熒幕上顯示了In the Memory of Tony Todd才認出原來JB就是Tony Todd演的。也再度想起Tony應該是2024年過世了。不免有點感傷,陪伴我長大的電影再也看不到熟悉的演員了。畢竟每一部的演員幾乎都在電影裡死掉了。

看完電影後開始疑神疑鬼,怕被死神追殺。剛剛好經過一個under construction的地段,看著地上的電線和工人手上的焊槍,感覺自己已經快死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